今天是:
歡迎訪問通信維護技術行業的門戶網站!
首頁 > 通信技術 > 網絡優化 >
分享到:
收藏

WLAN/TD網絡覆蓋現狀分析
2017-02-20 00:35:47 來源: 評論:0 點擊:
隨著中國移動客戶業務需求的多樣化特別是數據業務需求的釋放, GSM網絡承載的數據流量水漲船高,尤其在一些重點城市,GSM網絡的無線綜
隨著中國移動客戶業務需求的多樣化特別是數據業務需求的釋放, GSM網絡承載的數據流量水漲船高,尤其在一些重點城市,GSM網絡的無線綜合利用率甚至接近90%,遠超70%的警戒線。如何有效分擔GSM網絡的超負荷,已經成為制約我公司業務拓展的一個瓶頸。
目前TD和WLAN是兩種公認的數據分流技術手段,一般情況下,認為WLAN是公網,產品設備非電信級,且無線路由器的天線的發射功率小,只能覆蓋較小的范圍。另外,這種無線電波的傳送是直線傳遞,穿透能力有限,容易受干擾,所以不可能大面積的全覆蓋。
筆者基于基于綜合對比分析和技術演進,認為中國移動宜逆向思維,針對性地優先采取WLAN技術手段,適當分流數據業務流量。
一、福建公司WLAN/TD網絡覆蓋現狀分析
實現WLAN/TD有效分擔GSM數據流量,業務拓展是前提、網絡覆蓋是基礎、手機終端是關鍵。這是當前我公司實現“數據分流”的三大短板。
網絡覆蓋方面,結合密集城區、一般城區、郊區三種場景,當前福建公司的WLAN/TD主要是在密集城區、一般城區實施覆蓋建設,前期重點覆蓋的是高校、自營廳、交通樞紐、醫院、高速公路休息站點區域等,但也存在熱點地區WLAN熱點地區無覆蓋、TD覆蓋不連續等問題。
二、WLAN/TD的對比分析
通過WLAN/TD有效分擔GSM數據流量,需要結合技術和成本分析,進行結構性統籌,二者應實現有主有輔,相輔相成?;诜治霰容^,我公司當前較為適用“在客戶頻繁訴求區域,逐步建設WLAN較全面覆蓋為主,輔之以TD網熱點區域連續深度覆蓋”的數據分流定位。
1、性價總體比較
WiFi不僅是一種成熟的技術,而且具備成本低廉等優勢。目前應用最為廣泛的IEEE802.11g標準的覆蓋半徑達到100米左右,最高帶寬為54Mbps。除了802.11g外,IEEE又先后推出了802.11n等一系列標準,覆蓋半徑和帶寬進一步提高。 WiFi具有較強的帶寬優勢,能夠滿足高帶寬的多媒體和視頻業務需求,非常適合于無線熱點、熱區的高速移動互聯網業務需求。
以下筆者就WLAN和TD的性能和成本做一個大致比較。因資料源有限,上述數據是結合理論和實際應用體驗整理的數值,僅供參考(詳見表一)。
表一:WLAN和TD性能和成本比較表(整理)
備注:因資料源有限,上述數據是結合理論和實際應用體驗整理的數值。僅供參考。
首先分析AP的成本和性能。隨著單個AC容量的增大,單個AC所能管理的AP也越來越多,早期一個AC可以管理256個AP,現在一個AC可以管理1024、2048甚至更多,而一個AP基本可以承載10-15個并發用戶。目前一個直布AP的綜合造價基本在3000元左右,一個室分合路的AP,由于要加干放,綜合造價約6-7千元(已經考慮AC費用的分攤)。據客戶感知調查,在1個AP承載10-15個用戶條件下,每用戶的速率至少≧500 kbit/s。
其次分析TD的成本和性能。在GSM/TD共站(宏站)條件下,一般配為3/3/3或2/2/2,每站載頻為6-9個;室內分布條件下,載頻數為3個。TD的平均每載頻綜合造價在2.3萬元左右(不含傳輸),主設備每載頻約1.3萬元。TD現網大多數為3載波的小區(1塊主載波,1塊R4載波,1塊HSDPA載波),最多支持2個用戶使用384kbit/s的下行R4數據業務,因工作頻率高,衰減也比較厲害。
通過比較分析,WLAN覆蓋有一定的技術可行性、建設容量較大、速率較快。較之TD,WLAN的造價更低、流量容量較大、性價比高,它的應用符合中國移動降本增效的趨勢。
2、不同上網條件下WLAN和TD速率比較
中國移動建設WLAN/TD網絡,主要目標是分流手機上網的數據流量,同時兼顧電腦上網的客戶。
手機上網有兩種模式,一種是不支持HSDPA的手機,就是384K的手機,TD和WLAN手機在此模式下上網,客戶感知是一樣的;另一種是支持HSDPA的手機,TD的H單載頻是1M多,WLAN則可以做到54M。盡管智能手機數據使用、下載量有限,對于小流量用戶感知影響并不大,WLAN的網速優勢暫不明顯,但是將來P2P等流量帶來的數據量翻倍增長,TD的速率劣勢則會暴露無遺。
當前移動用戶使用WLAN上網的客戶中,手機上網的比例僅20%,電腦上網占了80%。毋庸置疑,電腦上網的客戶在WLAN和TD網絡環境下的速率差別更是沒有可比性。
三、WLAN的技術演進分析
目前,國內三家運營商在WLAN技術演進試點方面正未雨綢繆,開展“軍備競賽”。中國電信等國內正在加緊對于802.11n標準的小范圍試點,中國移動在新的一輪WLAN設備集采測試中也增加了11n相關的測試內容,中國聯通也迅速響應,在WLAN的招標中加進了802.11n標準支持。802.11n標準支持條件下,空口速率將提升到最高300mbps,覆蓋半徑將達到300米,覆蓋性能、用戶容量等方面均將有很大改進。這也表明未來運營商在部署無線城市中802.11n標準逐漸成為趨勢。
國內外一些運營商已將目光鎖定wi-fi技術與智能天線技術相結合的wi-fi基站方案,屆時wi-fi基站的覆蓋半徑有望達到500米到1000米,可以利用已有的2g/3g部署包括鄉村在內的無線覆蓋,滿足特殊群體的數據業務需求。與此同時,一些廠商業在積極研究抗干擾技術。由于WLAN工作在免許可頻段,因此藍牙、微波爐等設備都會對WLAN的通訊產生干擾,降低用戶的接進速率甚至造成用戶無法上網,研究廠家采用支持波束賦形的智能天線技術,通過天線陣列形成動態波束,波束跟蹤與基站通訊的用戶終端,提供2~4倍于普通AP的通訊間隔,屏蔽干擾信號,保障通訊快捷。
四、WLAN針對性優先分流數據流量建議
事實上,國內三大運營商都已經把WLAN作為2011年的運營重點。一般的做法是通過開展無線城市建設、加快WLAN熱點覆蓋、模糊網絡差異,達到有效分擔2G甚至是3G網數據流量的目的。據悉,電信、聯通已經將WLAN作為快速提升無線接入能力,釋放3G網絡壓力的手段。
放眼國外,用WIFI應對數據流量“爆炸”性增長也是一種通行的做法。例如韓國SK電信不僅發展WCDMA網絡,而且還在發展WiFi以及wimaX;美國AT&T為分流iPhone等智能終端帶來的流量壓力,不斷擴建WLAN。其中SK高層給出的解釋是:“韓國移動數據流量增長是185%,根據對未來的預測,無論什么技術,只是憑借一種都不可能滿足如此爆炸的增長。”
環視國際、國內通信環境,并觀數據業務發展實際,并結合上述的WLAN/TD的技術性能、成本、不同上網條件下的TD速率分析,技術演進分析,我公司比較適合的數據分流定位為:“在客戶頻繁訴求區域,逐步建設WLAN較全面覆蓋為主,輔之以TD網熱點區域連續深度覆蓋”,即針對性重點采取WLAN技術手段,適當分流數據業務流量。
華為T8830Pro終端RAB指派接入異常的案例
評價平均分:8.31分
故障描述
利用CDG軟件終端數據分析功能,提取Timer T2調整后三天的數據,查看七臺河終端存量和該終端KPI表現,如下表:
表1華為T8830Pro終端存量與KPI指標對比
通過上表看出,華為T8830Pro的存有量在黑龍江大唐區域七臺河數量較多。查詢核心網后七臺河核心網CS域均為華為設備,從RAB等建立成功率系統間切換成功率上看該終端兩項指標很差。
對華為T8830Pro呼叫其它類型終端,均出現接不通現象,考慮到終端行為及網絡覆蓋情況,依據Timer T2 取值不同,分10種情形進行測試分析,可以總結出如下表結果:
Timer T2設置測試結果
由上表可以看出,測試失敗的情況在于編號1,即Timer T2=40,主被叫均為T網,且華為T8830Pro做主叫,金立TD100做被叫的情況。這種情況就是客戶投訴打不了電話的情形,后續對這一場景失敗的原因詳細分析。
解決措施
針對異常主叫無彩鈴音的情況進行分析,測試主叫UEID=104036的UE TRACE解碼如下:

主叫異常二次RAB指派
通過上圖可以知道,主叫終端進行了兩次RAB指派,第一次指派結果報給核心網后,又收到了第二個RAB,該RAB對應的RB 重配置的時間非常短,約370ms左右,之后終端未收到核心網下發的Alerting消息,最終超時收到CN側Disconnect信令,本次呼叫失敗。
根據經驗涉及RAB二次指派的內容,是因為主被叫終端通信所使用語音編碼方式不一致造成,編碼器類型不一致,會導致雙方無法通信,所以核心網發起二次指派,把雙方的編碼器修改相同,才能進行通信。通過對比主叫兩次RAB的內容IE發現,存在兩處不一致的情況,一次RAB IE內容為:
nAS-SynchronisationIndicator '0110'B, “0110”代表語音12.2K編碼采用UMTS AMR2
iuTransportAssociation bindingID : '00224E23'H
第二次RAB IE內容為:
nAS-SynchronisationIndicator '0101'B, “0101”代表語音12.2K編碼采用UMTS AMR
iuTransportAssociation bindingID : '00205C1B'H
被叫僅出現一次RAB建立請求,其關鍵IE為:
nAS-SynchronisationIndicator '0101'B, “0101”代表語音12.2K編碼采用UMTS AMR
iuTransportAssociation bindingID : '00205C1B'H
通過IE信息NAS層同步指示信息看以看出,華為T8830Pro終端支持的語音編碼方式為UMTS AMR/ UMTS AMR2,而金立TD100支持的語音編碼方式僅為UMTS AMR,二者可供核心網調度選擇的編碼方式不一樣,這是造成二次指派的根源,既然終端已經回復RB重配消息,核心網為何沒有下發Alerting信令,是不是RNC將其丟棄,或者核心網未處理?需要分析處理。
2)正常信令分析
分析正常情形下UEID=102324的跟蹤信令,和異常流程一樣,同樣進行了二次RAB指派,但是二次RB重配約1s后,終端收到CN下發的alerting信令,說明網絡交互是正常的。如下圖所示。


該定時器實現機制:RNC發送RB重配/建立/釋放、TRCH重配、PHY重配后均會啟動該定時器,里面都帶有激活時間,而且消息長度比較長,需要多包才能全部發送給終端,當網絡側發了空口消息后,終端如果回復完成消息,都應該在T2定時器超時后,認為如果T2超時前收到完成消息是不正常的,所以T2超時前如果收到完成消息,就會丟棄。
異常狀態下RB重配置時間大約為370ms(CPU Tick值:2663915344-2663914974=370ms),所用Timer T2界面值為40,即400ms,可以看出RB重配命令發出到完成的時間要小于400ms,如下圖:

正常狀態下RB重配置時間大約為330ms(2174-1844=330),所用Timer T2界面值為1,即10ms,可以看出RB重配命令發出到完成的時間要大于10ms,如下圖:

正常二次RB重配時間
通過RB重配時間可以看出周期非常短,原因在于RAB二次指派過程中的RB重配,只修改空口消息的RAB info,不存在RNC與UE的同步生效,所以空口消息中也不帶激活時間(不帶激活時間默認一收到就生效),而且消息很短,一包就能發完,終端很快收到后立即生效,向網絡發送完成消息,網絡側按照流程,當T2=1(10ms)時,RB重配置時間遠大于T2值,RNC認為該配置是有效的,完成信令可以發往核心網,進行后續操作,接通正常;當T2=40(400ms)時,RB重配置時間基本小于T2值,RNC認為在T2定時器前收到的信令,該消息作丟棄處理,空口超時釋放,最終空口超時釋放,導致未接通。RB重配時長與T2時長作用關系如下圖所示

RB重配時間和T2時長
3、T2定時器取值調整
另外該問題的本質是由二次指派引起,解決此問題的根本方式需建立在華為核心網與我大唐設備RNC對協議理解一致的基礎上,后續通過CDG終端可考慮關閉CN側的二次指派功能,通過默認AMR分配方式,解決此問題;亦可以通過后續升級大唐RNC版本,以求解決。
預防、監控措施
目前TD網絡深度覆蓋進一步加強,終端駐留T網的概率進一步加大;另外終端UMTS AMR2作為一種提升語音通話質量較為先進的編碼方式,后續終端對此編碼方式使用可能是個趨勢。而核心網側對于主被叫采用編碼方式不一致的情況,華為軟交換支配默認編解碼方式為AMR,所以部分終端進行二次RAB指配的情形肯定會存在。發現目前存在AMR2/AMR兩種編碼方式的終端越來越多,目前已知的華為T8830Pro和HTC Z710t等終端都存在此種問題,后續需要特別關注。
業務優先級差別導致TD下載速率偏低的故障案例
評價平均分:8.45分
故障描述
省公司巡檢從7月10日開始,最新測試的7個網格,占比均低于83%,FTP下載速率在900kbps左右,其中16Qam占比以及HSDPA調度率想相較以往下滑嚴重,如下所示。而佛山6月份16Qam的比例均要高于86%,HSDPA調度率為90%。

故障診斷
那么是什么原因導致編碼方式16Qam,HSDPA的調度率迅速下滑?下面以7月10日網格4的FTP測試數據為例進行多方面分析。
1、無線環境排查
以7月10日網格4 FTP測試數據為例,該網格的覆蓋率良好,沒有出現異常導致16QAM以及HSDPA調度率惡化,基本排除覆蓋原因導致下載速率下滑。

2、無線資源分析
H載波獨占比例如果偏低將直接導致16Qam、HSDPA調度率降低,從而影響整體的FTP下載速率。以網格4為例,該網格在7月10日測試500占比為79.75%,分析每個文件的H載波頻點,發現占用H載波10096高達98%時候,其500k占比依舊為70%左右,排除H獨占載波比例導致的64QAM比例、HSDPA調度率下滑。速率下滑跟資源關系不大。
3、SIM卡簽約速率分析
UE的簽約類型為上行512k,下行2M,比較正常,sim卡的簽約速率不是導致速率波動的原因,如下所示:

4、調度參數SPI分析
首先,我們需要看看我們RNC的調度機制,除了跟THP、ARP有關外,還跟不同業務的初始基本優先級有關。用戶與業務分級功能,針對不同的業務特性和用戶需求,提供不同的服務資源和質量保證,實現不同的用戶體驗。
RNC綜合考慮 RAB指派攜帶的 Traffic class、ARP、THP、速率等多種Qos相關參數,來映射RNC側的優先級:
首先,RNC基于ARP優先級、THP優先級和Traffic class,映射出業務基本優先級;
其次,RNC基于業務基本優先級,映射出調度優先級SPI;
再次,RNC基于業務基本優先級和相關速率信息,映射出名義速率、負荷控制/擁塞控制優先級。
因此,我們通過對比5月初集團考核的FTP信令文件,發現本次省公司巡檢測試,NBR設置與SPI根本不起作用。目前省公司FTP下載用戶的NBR設置為上行64k,下行512k。我們來看看信令的對比情況。
以下為5月份集團測試的信令抓圖:

集團測試的時候,NBR下行=512k,上行64k,同時SPI=16
本次省公司巡檢FTP信令抓圖:

本次省巡檢spi為0,低于普通用戶5,其中NBR也不是設置的上行64k,下行512k,檢查了RNC的參數配置,沒有問題。通過比對spi=0的情況只有在背景類業務才如此設置。懷疑RRCConnectionRequest類型為背景類,查看信令果然是由于FTP的呼叫類型改變,從而導致SPI值改變。

SPI優先級,即為業務基本優先級。SPI優先級是影響HSPA業務調度的重要因素,SPI優先級越高,NodeB的調度保證越好。
如果用戶升速效果還不明顯,可進一步提高測試用戶的基本優先級配置,最大可配置為15。同時也可以減小普通用戶的基本優先級配置,最小可配置為0。
因此,本次省公司巡檢使用的spi優先級最低,這也能解釋為何16Qam比例、HSDPA調度率偏低,至此,導致本次FTP下載速率異常的原因已經找到,解決的方法就是將背景類的spi優先級改為15或者更改ATU測試設備FTP呼叫類型為交互類。
解決措施
1、RNC上臨時更改背景類的基本優先級為15,如下圖所示:

2、ATU終端設備上更改
由于呼叫類型是由終端決定的,因此,做業務的時候可以手動在ATU終端設備上修改業務類型為交互類,因為交互類業務RNC默認基本業務等級最高,有利于提升其調度率。
預防、監控措施
做FTP業務過程中,還需要重點關注UE發起業務的類型,保障我們FTP下載獲得網絡最優資源。今后要形成定期檢查log文件,觀察各項與QoS相關的參數有無發生變動更改。
華為OLT雙上行保護配置對業務的影響案例
評價平均分:8.11分
故障描述
江蘇連云港“板浦2” 華為OLT(MA5680T)中斷,網管上報網元脫管告警,同時裝維人員反映下掛小區業務也全部中斷。
故障診斷
一、查看相關臺賬發現該OLT的組網圖示如下:

組網介紹:“板浦2”華為OLT雙上行通過裸纖分別上行到“任三莊PTN3900”和“新壩四里PTN3900”歸屬到兩臺不同的BAS。
二、從上圖可以看出,“板浦2”OLT上行具備雙路由,歸屬兩臺不同的BRAS,故障處理判斷過程如下:
1.懷疑是電源問題造成,但是通過查看動力網管,發現同一基站內其他設備正常,基本排除電力問題造成本次故障。
2.查看PTN網管,發現與OLT對接的“灌云綜合樓PTN3900”對應的光口上報LOS告警,其余PTN對接光口正常。
3.管理路由為“灌云綜合樓BRAS”方向。
從上述情況分析發現,主用路由中斷,理論上應該造成的故障現象是網元脫管,小區業務通過自動倒換應該不受影響,但是現場維護人員反映小區業務也受到了影響,故障現象異常。
解決措施
1、維護人員到達告警上報站點后,發現時故障是由于灌云綜合樓機房對應的光模塊故障造成,更換BRAS設備的光模塊后故障恢復正常。
2、為了徹查故障倒換不成功的原因,查看MA5680T配置,發現該OLT設備配置了“protect-group”保護模式,查看相關資料發現:該配置模式下的OLT將主、備兩個工作路由劃分成一個為work路由,一個為protect路由,work路由和protect路由在業務正常運行時只有一個光模塊是發光狀態,另一個光模塊是關閉狀態,并且該保護配置模式下OLT兩個路由切換的條件是:“只有OLT的工作路由收不到光時”才能將業務切換到備用路由上去。
3、找到初步懷疑點,在征得省網管同意并做好客戶通知工作后,于第二天晚上0點開始安排維護人員現場做了實驗,還原第一次故障時現象,通過拔掉OLT側的工作路由的尾纖發現雖然OLT網元脫管,但是,小區業務可以恢復正常,人工倒換成功。
4.將OLT上的protect-group保護組配置刪除后,模擬第一次故障現象,不需要任何人工操作,業務可以自動倒換至備用路由,。
結論:由于華為MA5680T的protect-group配置模式設計的初衷是針對“雙裸纖上行”組網時的應用,但是,為了提升網絡的安全性,現網中OLT采用的上行多為PTN上行,通過本次故障發現“protect-group”配置模式是不適合PTN組網的,“刪除現網OLT的保護組配置模式”不會對設備的正常運行造成任何隱患,相反采用PTN上行,配置了保護組模式的OLT是有問題的,是沒有必要的,需將保護組配置刪除。
注:查看OLT保護組和刪除OLT保護組命令:

預防、監控措施
對全網華為MA5680T設備進行普查,將配置了“protect-group”保護模式的OLT統計出來,并及時的加以整改,具備一定的借鑒意義。
目前TD和WLAN是兩種公認的數據分流技術手段,一般情況下,認為WLAN是公網,產品設備非電信級,且無線路由器的天線的發射功率小,只能覆蓋較小的范圍。另外,這種無線電波的傳送是直線傳遞,穿透能力有限,容易受干擾,所以不可能大面積的全覆蓋。
筆者基于基于綜合對比分析和技術演進,認為中國移動宜逆向思維,針對性地優先采取WLAN技術手段,適當分流數據業務流量。
一、福建公司WLAN/TD網絡覆蓋現狀分析
實現WLAN/TD有效分擔GSM數據流量,業務拓展是前提、網絡覆蓋是基礎、手機終端是關鍵。這是當前我公司實現“數據分流”的三大短板。
網絡覆蓋方面,結合密集城區、一般城區、郊區三種場景,當前福建公司的WLAN/TD主要是在密集城區、一般城區實施覆蓋建設,前期重點覆蓋的是高校、自營廳、交通樞紐、醫院、高速公路休息站點區域等,但也存在熱點地區WLAN熱點地區無覆蓋、TD覆蓋不連續等問題。
二、WLAN/TD的對比分析
通過WLAN/TD有效分擔GSM數據流量,需要結合技術和成本分析,進行結構性統籌,二者應實現有主有輔,相輔相成?;诜治霰容^,我公司當前較為適用“在客戶頻繁訴求區域,逐步建設WLAN較全面覆蓋為主,輔之以TD網熱點區域連續深度覆蓋”的數據分流定位。
1、性價總體比較
WiFi不僅是一種成熟的技術,而且具備成本低廉等優勢。目前應用最為廣泛的IEEE802.11g標準的覆蓋半徑達到100米左右,最高帶寬為54Mbps。除了802.11g外,IEEE又先后推出了802.11n等一系列標準,覆蓋半徑和帶寬進一步提高。 WiFi具有較強的帶寬優勢,能夠滿足高帶寬的多媒體和視頻業務需求,非常適合于無線熱點、熱區的高速移動互聯網業務需求。
以下筆者就WLAN和TD的性能和成本做一個大致比較。因資料源有限,上述數據是結合理論和實際應用體驗整理的數值,僅供參考(詳見表一)。
表一:WLAN和TD性能和成本比較表(整理)
類別 | 項目 | 單位造價(元) | 可承載數據用戶數(個) | 數據業務適配速率或用戶實際上網速率(kbit/s/每用戶) |
TD載頻 | 綜合造價 | ≈23000 | 2 | 384 |
其中:主設備 | ≈13000 | |||
AP | 直布 | <4000 | 10—15 | ≧500(手機上網感知) |
室分合路 | <8000 |
首先分析AP的成本和性能。隨著單個AC容量的增大,單個AC所能管理的AP也越來越多,早期一個AC可以管理256個AP,現在一個AC可以管理1024、2048甚至更多,而一個AP基本可以承載10-15個并發用戶。目前一個直布AP的綜合造價基本在3000元左右,一個室分合路的AP,由于要加干放,綜合造價約6-7千元(已經考慮AC費用的分攤)。據客戶感知調查,在1個AP承載10-15個用戶條件下,每用戶的速率至少≧500 kbit/s。
其次分析TD的成本和性能。在GSM/TD共站(宏站)條件下,一般配為3/3/3或2/2/2,每站載頻為6-9個;室內分布條件下,載頻數為3個。TD的平均每載頻綜合造價在2.3萬元左右(不含傳輸),主設備每載頻約1.3萬元。TD現網大多數為3載波的小區(1塊主載波,1塊R4載波,1塊HSDPA載波),最多支持2個用戶使用384kbit/s的下行R4數據業務,因工作頻率高,衰減也比較厲害。
通過比較分析,WLAN覆蓋有一定的技術可行性、建設容量較大、速率較快。較之TD,WLAN的造價更低、流量容量較大、性價比高,它的應用符合中國移動降本增效的趨勢。
2、不同上網條件下WLAN和TD速率比較
中國移動建設WLAN/TD網絡,主要目標是分流手機上網的數據流量,同時兼顧電腦上網的客戶。
手機上網有兩種模式,一種是不支持HSDPA的手機,就是384K的手機,TD和WLAN手機在此模式下上網,客戶感知是一樣的;另一種是支持HSDPA的手機,TD的H單載頻是1M多,WLAN則可以做到54M。盡管智能手機數據使用、下載量有限,對于小流量用戶感知影響并不大,WLAN的網速優勢暫不明顯,但是將來P2P等流量帶來的數據量翻倍增長,TD的速率劣勢則會暴露無遺。
當前移動用戶使用WLAN上網的客戶中,手機上網的比例僅20%,電腦上網占了80%。毋庸置疑,電腦上網的客戶在WLAN和TD網絡環境下的速率差別更是沒有可比性。
三、WLAN的技術演進分析
目前,國內三家運營商在WLAN技術演進試點方面正未雨綢繆,開展“軍備競賽”。中國電信等國內正在加緊對于802.11n標準的小范圍試點,中國移動在新的一輪WLAN設備集采測試中也增加了11n相關的測試內容,中國聯通也迅速響應,在WLAN的招標中加進了802.11n標準支持。802.11n標準支持條件下,空口速率將提升到最高300mbps,覆蓋半徑將達到300米,覆蓋性能、用戶容量等方面均將有很大改進。這也表明未來運營商在部署無線城市中802.11n標準逐漸成為趨勢。
國內外一些運營商已將目光鎖定wi-fi技術與智能天線技術相結合的wi-fi基站方案,屆時wi-fi基站的覆蓋半徑有望達到500米到1000米,可以利用已有的2g/3g部署包括鄉村在內的無線覆蓋,滿足特殊群體的數據業務需求。與此同時,一些廠商業在積極研究抗干擾技術。由于WLAN工作在免許可頻段,因此藍牙、微波爐等設備都會對WLAN的通訊產生干擾,降低用戶的接進速率甚至造成用戶無法上網,研究廠家采用支持波束賦形的智能天線技術,通過天線陣列形成動態波束,波束跟蹤與基站通訊的用戶終端,提供2~4倍于普通AP的通訊間隔,屏蔽干擾信號,保障通訊快捷。
四、WLAN針對性優先分流數據流量建議
事實上,國內三大運營商都已經把WLAN作為2011年的運營重點。一般的做法是通過開展無線城市建設、加快WLAN熱點覆蓋、模糊網絡差異,達到有效分擔2G甚至是3G網數據流量的目的。據悉,電信、聯通已經將WLAN作為快速提升無線接入能力,釋放3G網絡壓力的手段。
放眼國外,用WIFI應對數據流量“爆炸”性增長也是一種通行的做法。例如韓國SK電信不僅發展WCDMA網絡,而且還在發展WiFi以及wimaX;美國AT&T為分流iPhone等智能終端帶來的流量壓力,不斷擴建WLAN。其中SK高層給出的解釋是:“韓國移動數據流量增長是185%,根據對未來的預測,無論什么技術,只是憑借一種都不可能滿足如此爆炸的增長。”
環視國際、國內通信環境,并觀數據業務發展實際,并結合上述的WLAN/TD的技術性能、成本、不同上網條件下的TD速率分析,技術演進分析,我公司比較適合的數據分流定位為:“在客戶頻繁訴求區域,逐步建設WLAN較全面覆蓋為主,輔之以TD網熱點區域連續深度覆蓋”,即針對性重點采取WLAN技術手段,適當分流數據業務流量。
華為T8830Pro終端RAB指派接入異常的案例
評價平均分:8.31分
關鍵字 | 華為T8830Pro;T2定時器;RAB兩次指派 |
專業 | 無線.TD無線網優化.參數 |
設備類型 | RNC |
設備型號 | TDR3000 |
設備廠家 | 大唐 |
軟件版本 | V4.10.40.20.10 |
2013年3月初,為了降低 “Iu release request (RB Setup Failure)”,提升RAB接通率,黑龍江組織將大唐T2定時器由1(10ms)改為40(400ms),參數修改后七臺河地區出現客戶投訴,反映部分型號終端無法正常呼叫,投訴終端多數是華為T8830Pro。
故障診斷
華為T8830Pro終端存量與KPI指標對比 | ||||||||
地市 | CS域核心網廠家 | 華為T8830終端數量 | RAB建立請求次數 | RAB建立成功率 | CS接通次數 | 掉話率 | 系統間切換請求次數 | 系統間切換成功率 |
七臺河 | 華為 | 599 | 184758 | 86.58% | 20548 | 0.11% | 1024 | 92.77% |
通過上表看出,華為T8830Pro的存有量在黑龍江大唐區域七臺河數量較多。查詢核心網后七臺河核心網CS域均為華為設備,從RAB等建立成功率系統間切換成功率上看該終端兩項指標很差。
對華為T8830Pro呼叫其它類型終端,均出現接不通現象,考慮到終端行為及網絡覆蓋情況,依據Timer T2 取值不同,分10種情形進行測試分析,可以總結出如下表結果:
Timer T2設置測試結果
Timer T2 設置測試結果 | |||||
編號 | TimerT2 | 網絡選擇 | 主叫 | 被叫 | RAB建立成功 |
1 | 40(400ms) | 雙T網 | 華為T8830Pro | 金立TD100 | 主叫無彩鈴音 |
2 | 金立TD100 | 華為T8830Pro | 成功 | ||
3 | 華為T8830Pro | 華為T8830Pro | 成功 | ||
4 | 1(10ms) | 雙T網 | 華為T8830Pro | 金立TD100 | 成功 |
5 | 金立TD100 | 華為T8830Pro | 成功 | ||
6 | 華為T8830Pro | 華為T8830Pro | 成功 | ||
7 | 40(400ms) | T8830Pro T網,TD101 G網 | 華為T8830Pro | 金立TD100 | 成功 |
8 | 金立TD100 | 華為T8830Pro | 成功 | ||
9 | 1(10ms) | T8830Pro T網,TD100 G網 | 華為T8830Pro | 金立TD100 | 成功 |
10 | 金立TD100 | 華為T8830Pro | 成功 |
解決措施
- 信令分析
針對異常主叫無彩鈴音的情況進行分析,測試主叫UEID=104036的UE TRACE解碼如下:

主叫異常二次RAB指派
通過上圖可以知道,主叫終端進行了兩次RAB指派,第一次指派結果報給核心網后,又收到了第二個RAB,該RAB對應的RB 重配置的時間非常短,約370ms左右,之后終端未收到核心網下發的Alerting消息,最終超時收到CN側Disconnect信令,本次呼叫失敗。
根據經驗涉及RAB二次指派的內容,是因為主被叫終端通信所使用語音編碼方式不一致造成,編碼器類型不一致,會導致雙方無法通信,所以核心網發起二次指派,把雙方的編碼器修改相同,才能進行通信。通過對比主叫兩次RAB的內容IE發現,存在兩處不一致的情況,一次RAB IE內容為:
nAS-SynchronisationIndicator '0110'B, “0110”代表語音12.2K編碼采用UMTS AMR2
iuTransportAssociation bindingID : '00224E23'H
第二次RAB IE內容為:
nAS-SynchronisationIndicator '0101'B, “0101”代表語音12.2K編碼采用UMTS AMR
iuTransportAssociation bindingID : '00205C1B'H
被叫僅出現一次RAB建立請求,其關鍵IE為:
nAS-SynchronisationIndicator '0101'B, “0101”代表語音12.2K編碼采用UMTS AMR
iuTransportAssociation bindingID : '00205C1B'H
通過IE信息NAS層同步指示信息看以看出,華為T8830Pro終端支持的語音編碼方式為UMTS AMR/ UMTS AMR2,而金立TD100支持的語音編碼方式僅為UMTS AMR,二者可供核心網調度選擇的編碼方式不一樣,這是造成二次指派的根源,既然終端已經回復RB重配消息,核心網為何沒有下發Alerting信令,是不是RNC將其丟棄,或者核心網未處理?需要分析處理。
2)正常信令分析
分析正常情形下UEID=102324的跟蹤信令,和異常流程一樣,同樣進行了二次RAB指派,但是二次RB重配約1s后,終端收到CN下發的alerting信令,說明網絡交互是正常的。如下圖所示。

- Timer T2定時器

該定時器實現機制:RNC發送RB重配/建立/釋放、TRCH重配、PHY重配后均會啟動該定時器,里面都帶有激活時間,而且消息長度比較長,需要多包才能全部發送給終端,當網絡側發了空口消息后,終端如果回復完成消息,都應該在T2定時器超時后,認為如果T2超時前收到完成消息是不正常的,所以T2超時前如果收到完成消息,就會丟棄。
異常狀態下RB重配置時間大約為370ms(CPU Tick值:2663915344-2663914974=370ms),所用Timer T2界面值為40,即400ms,可以看出RB重配命令發出到完成的時間要小于400ms,如下圖:

正常狀態下RB重配置時間大約為330ms(2174-1844=330),所用Timer T2界面值為1,即10ms,可以看出RB重配命令發出到完成的時間要大于10ms,如下圖:

正常二次RB重配時間
通過RB重配時間可以看出周期非常短,原因在于RAB二次指派過程中的RB重配,只修改空口消息的RAB info,不存在RNC與UE的同步生效,所以空口消息中也不帶激活時間(不帶激活時間默認一收到就生效),而且消息很短,一包就能發完,終端很快收到后立即生效,向網絡發送完成消息,網絡側按照流程,當T2=1(10ms)時,RB重配置時間遠大于T2值,RNC認為該配置是有效的,完成信令可以發往核心網,進行后續操作,接通正常;當T2=40(400ms)時,RB重配置時間基本小于T2值,RNC認為在T2定時器前收到的信令,該消息作丟棄處理,空口超時釋放,最終空口超時釋放,導致未接通。RB重配時長與T2時長作用關系如下圖所示

RB重配時間和T2時長
3、T2定時器取值調整
- 主被叫同時占用T網;
- 主叫語音編碼方式UMTS AMR/UMTS AMR2,被叫語音編碼方式UMTS AMR;
- Timer T2定時器設置大于RB重配時間;
- 核心網RAB二次指派語音編碼方式UMTS AMR2優先分配。
另外該問題的本質是由二次指派引起,解決此問題的根本方式需建立在華為核心網與我大唐設備RNC對協議理解一致的基礎上,后續通過CDG終端可考慮關閉CN側的二次指派功能,通過默認AMR分配方式,解決此問題;亦可以通過后續升級大唐RNC版本,以求解決。
預防、監控措施
目前TD網絡深度覆蓋進一步加強,終端駐留T網的概率進一步加大;另外終端UMTS AMR2作為一種提升語音通話質量較為先進的編碼方式,后續終端對此編碼方式使用可能是個趨勢。而核心網側對于主被叫采用編碼方式不一致的情況,華為軟交換支配默認編解碼方式為AMR,所以部分終端進行二次RAB指配的情形肯定會存在。發現目前存在AMR2/AMR兩種編碼方式的終端越來越多,目前已知的華為T8830Pro和HTC Z710t等終端都存在此種問題,后續需要特別關注。
業務優先級差別導致TD下載速率偏低的故障案例
評價平均分:8.45分
關鍵字 | ARP;SPI;THP;背景類;交互類 |
專業 | 無線.TD無線網優化.數據業務 |
設備類型 | |
設備型號 | B8300 |
設備廠家 | 中興 |
軟件版本 |
省公司巡檢從7月10日開始,最新測試的7個網格,占比均低于83%,FTP下載速率在900kbps左右,其中16Qam占比以及HSDPA調度率想相較以往下滑嚴重,如下所示。而佛山6月份16Qam的比例均要高于86%,HSDPA調度率為90%。

故障診斷
那么是什么原因導致編碼方式16Qam,HSDPA的調度率迅速下滑?下面以7月10日網格4的FTP測試數據為例進行多方面分析。
1、無線環境排查
以7月10日網格4 FTP測試數據為例,該網格的覆蓋率良好,沒有出現異常導致16QAM以及HSDPA調度率惡化,基本排除覆蓋原因導致下載速率下滑。

2、無線資源分析
H載波獨占比例如果偏低將直接導致16Qam、HSDPA調度率降低,從而影響整體的FTP下載速率。以網格4為例,該網格在7月10日測試500占比為79.75%,分析每個文件的H載波頻點,發現占用H載波10096高達98%時候,其500k占比依舊為70%左右,排除H獨占載波比例導致的64QAM比例、HSDPA調度率下滑。速率下滑跟資源關系不大。
3、SIM卡簽約速率分析
UE的簽約類型為上行512k,下行2M,比較正常,sim卡的簽約速率不是導致速率波動的原因,如下所示:

4、調度參數SPI分析
首先,我們需要看看我們RNC的調度機制,除了跟THP、ARP有關外,還跟不同業務的初始基本優先級有關。用戶與業務分級功能,針對不同的業務特性和用戶需求,提供不同的服務資源和質量保證,實現不同的用戶體驗。
RNC綜合考慮 RAB指派攜帶的 Traffic class、ARP、THP、速率等多種Qos相關參數,來映射RNC側的優先級:
首先,RNC基于ARP優先級、THP優先級和Traffic class,映射出業務基本優先級;
其次,RNC基于業務基本優先級,映射出調度優先級SPI;
再次,RNC基于業務基本優先級和相關速率信息,映射出名義速率、負荷控制/擁塞控制優先級。
因此,我們通過對比5月初集團考核的FTP信令文件,發現本次省公司巡檢測試,NBR設置與SPI根本不起作用。目前省公司FTP下載用戶的NBR設置為上行64k,下行512k。我們來看看信令的對比情況。
以下為5月份集團測試的信令抓圖:

集團測試的時候,NBR下行=512k,上行64k,同時SPI=16
本次省公司巡檢FTP信令抓圖:

本次省巡檢spi為0,低于普通用戶5,其中NBR也不是設置的上行64k,下行512k,檢查了RNC的參數配置,沒有問題。通過比對spi=0的情況只有在背景類業務才如此設置。懷疑RRCConnectionRequest類型為背景類,查看信令果然是由于FTP的呼叫類型改變,從而導致SPI值改變。

SPI優先級,即為業務基本優先級。SPI優先級是影響HSPA業務調度的重要因素,SPI優先級越高,NodeB的調度保證越好。
如果用戶升速效果還不明顯,可進一步提高測試用戶的基本優先級配置,最大可配置為15。同時也可以減小普通用戶的基本優先級配置,最小可配置為0。
因此,本次省公司巡檢使用的spi優先級最低,這也能解釋為何16Qam比例、HSDPA調度率偏低,至此,導致本次FTP下載速率異常的原因已經找到,解決的方法就是將背景類的spi優先級改為15或者更改ATU測試設備FTP呼叫類型為交互類。
解決措施
1、RNC上臨時更改背景類的基本優先級為15,如下圖所示:

2、ATU終端設備上更改
由于呼叫類型是由終端決定的,因此,做業務的時候可以手動在ATU終端設備上修改業務類型為交互類,因為交互類業務RNC默認基本業務等級最高,有利于提升其調度率。
預防、監控措施
做FTP業務過程中,還需要重點關注UE發起業務的類型,保障我們FTP下載獲得網絡最優資源。今后要形成定期檢查log文件,觀察各項與QoS相關的參數有無發生變動更改。
作者 | 許時彰; |
華為OLT雙上行保護配置對業務的影響案例
評價平均分:8.11分
關鍵字 | 雙上行;業務倒換不成功 |
專業 | 傳輸網.本地接入層傳輸設備.PON |
設備類型 | 華為PON |
設備型號 | MA5680T |
設備廠家 | 華為 |
軟件版本 |
江蘇連云港“板浦2” 華為OLT(MA5680T)中斷,網管上報網元脫管告警,同時裝維人員反映下掛小區業務也全部中斷。
故障診斷
一、查看相關臺賬發現該OLT的組網圖示如下:

組網介紹:“板浦2”華為OLT雙上行通過裸纖分別上行到“任三莊PTN3900”和“新壩四里PTN3900”歸屬到兩臺不同的BAS。
二、從上圖可以看出,“板浦2”OLT上行具備雙路由,歸屬兩臺不同的BRAS,故障處理判斷過程如下:
1.懷疑是電源問題造成,但是通過查看動力網管,發現同一基站內其他設備正常,基本排除電力問題造成本次故障。
2.查看PTN網管,發現與OLT對接的“灌云綜合樓PTN3900”對應的光口上報LOS告警,其余PTN對接光口正常。
3.管理路由為“灌云綜合樓BRAS”方向。
從上述情況分析發現,主用路由中斷,理論上應該造成的故障現象是網元脫管,小區業務通過自動倒換應該不受影響,但是現場維護人員反映小區業務也受到了影響,故障現象異常。
解決措施
1、維護人員到達告警上報站點后,發現時故障是由于灌云綜合樓機房對應的光模塊故障造成,更換BRAS設備的光模塊后故障恢復正常。
2、為了徹查故障倒換不成功的原因,查看MA5680T配置,發現該OLT設備配置了“protect-group”保護模式,查看相關資料發現:該配置模式下的OLT將主、備兩個工作路由劃分成一個為work路由,一個為protect路由,work路由和protect路由在業務正常運行時只有一個光模塊是發光狀態,另一個光模塊是關閉狀態,并且該保護配置模式下OLT兩個路由切換的條件是:“只有OLT的工作路由收不到光時”才能將業務切換到備用路由上去。
3、找到初步懷疑點,在征得省網管同意并做好客戶通知工作后,于第二天晚上0點開始安排維護人員現場做了實驗,還原第一次故障時現象,通過拔掉OLT側的工作路由的尾纖發現雖然OLT網元脫管,但是,小區業務可以恢復正常,人工倒換成功。
4.將OLT上的protect-group保護組配置刪除后,模擬第一次故障現象,不需要任何人工操作,業務可以自動倒換至備用路由,。
結論:由于華為MA5680T的protect-group配置模式設計的初衷是針對“雙裸纖上行”組網時的應用,但是,為了提升網絡的安全性,現網中OLT采用的上行多為PTN上行,通過本次故障發現“protect-group”配置模式是不適合PTN組網的,“刪除現網OLT的保護組配置模式”不會對設備的正常運行造成任何隱患,相反采用PTN上行,配置了保護組模式的OLT是有問題的,是沒有必要的,需將保護組配置刪除。
注:查看OLT保護組和刪除OLT保護組命令:

預防、監控措施
對全網華為MA5680T設備進行普查,將配置了“protect-group”保護模式的OLT統計出來,并及時的加以整改,具備一定的借鑒意義。
上一篇:GSM系統掉話淺析
下一篇:高層樓宇深度解決覆蓋
評論排行
- ·中國移動2G退網的可能性有多大?(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