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通信技術 > 通信試題 >

LTE認證經典問題及需掌握的主要問題點
2019-06-21 09:37:57 來源: 評論:0 點擊:
一 LTE認證出現頻率較多的填空題
1.ECGI由哪幾個部分組成:MCC、MNC、ENODEB-ID、CELL-ID
2.PBCH的編碼方式 QPSK
3.當PA/PB=3/1 求CRS EPRE功率
40W 功率平均到每個RE就是12.2
加RS boosting 3db所以是15.2
4.層4編碼能使用的最小的天線數目。
5.規定的室分系統泄露電平值和距離。要求室外10米處應滿足室內泄露出的RSRP<=-110dBm,或室內小區外泄的RSRP比室外小區RSRP低10dB。
6.TM2、3、7、8速率大小排序:3、8、2、7(由大到?。?br />
7.20兆帶寬有100 個RB。
8.LTE系統中,每個小區用于隨機接入的碼是PCI ,一共有504 個。
9.LTE切換的三種分類:站間S1切換,站間X2切換,站內切換。
10.LTE 系統中,一個無線幀時間長度為____10ms____。
11.LTE上下行傳輸使用的最小資源單位叫做___RE_____ ,一個RB由若干個RE組成,頻域寬度為__180__kHz,時間長度為___0.5_____ms。LTE 協議中所能支持的最大 RB 個數為___64 100_____ 。
12.對于 TDD,在每一個無線幀中,若是 5ms 配置,其中有 4 個子幀可以用于下行傳輸,并且有__4__個子幀可以用于上行傳輸。
13.eNB 之間通過___X2_____接口通信,進行小區間優化的無線資源管理。
14.eNodeB 上的___SAE_ PDCP___子層對控制面數據進行完整性保護和加密 。
15.E-UTRAN 系統在 1.4MHz、3MHz、5MHz、10MHz、15MHz 和 20MHz 帶寬中,分別可以使用__6__個、__15__個、25 個、50 個、__75__ 個和 100 個 RB。
16.LTE 系統只支持 PS 域、不支持 CS 域,語音業務在 LTE 系統中通過_VOIP___業務來實現。
17.OFDM 符號中的__CP__可以克服符號間干擾。
18.對于 LTE 物理層的多址方案,在下行方向上采用基于 CP 的__OFDMA__ ,在上行方向上采用基于 CP的__SC-FDMA__。
19.PDSCH 信道的調制方式有 QPSK、_16QAM___和__64QAM__
20.RRC 的狀態分為idie____和__connected__兩種
21.從整體上來說,LTE 系統架構仍然分為兩個部分,即__EPC__和__eNB_ E-UTRAN _。
22.LTE 的物理層上行采用____SC-FDMA ___技術,下行采用____OFDMA____技術。
23.LTE 中下行傳輸信道/控制信息有____PCH____、______BCH_____、____MCH____、___SCH____、_____CFI_____、____DCI____和____HI____。
24.LTE 典型信令流程的隨機接入分為___沖突___和____非沖突____兩個流程。
25.TD-LTE 系統中下行傳輸信道 DL-SCH 映射的下行邏輯信道分別是____CCCH_____ 、 ____DCCH___ 、 ___BCCH___ 、 ___DTCH___ 、 ____MTCH___ 、
____MCCH______。
26.LTE測試過程中一般外場測試的軟件是(GENXE Probe),后臺優化分析的軟件(GENXEAssistant),通常采用的測試終端是(B593s),后臺參數修改的客戶端是(OMC);
27.LTE主要采用的頻段是 F頻段 1880MHz-1900MHZ;D頻段(2575MHz-2615MHz);E頻段(2330MHz-2370MHz);
28.LTE別于 TD的關鍵技術有(OFDM)、多天線技術)、 MIMO)、 HARQ)、 64QAM)等;
29.E-UTRA小區搜索基于(主同步信號)、(輔同步信號)、以及下行參考信號完成;
30.LTE控制面延時小于(100ms),用戶面延時小于(5ms);
二 必須記憶的重要簡單題
1)LTE中有哪些類型的位置更新?
1.正常位置更新
2.周期性的位置更新
3.開關機的位置更新
2)PDCCH最少占用的bit數?寫明計算過程。
72bits(PDCCH至少占用1CCE,包含9個REG,1個REG包含4個RE,所以,此時,PDCCH含符號數為:4*9=36個,PDCCH采用QPSK,所以PDCCH最少占用的bit數為:36*2=72bits )
3)P-SS與S-SS在小區搜索流程當中的作用分別是什么?
UE捕獲P-SS之后,可以獲知:
1.小區中心頻點的頻率
2.小區在物理組內的標識
3.半幀同步
UE捕獲S-SS之后,可以獲知:
1.幀同步
2.物理小區組的的識別
4)Re-segmentation Flag (RF)的作用是什么?
用于指示RLC PDU是一個AMD PDU還是一個AMD PDU分段
5)TAI由那三部分組成?
1.MCC;
2.MNC;
3.TAC
6)TDD LTE室外安裝一般情況會涉及哪些線纜安裝。
天線饋線,gps饋線,CPRI光纖,RRU電源線及其若干接地線
7)TD-LTE部署F頻段解決系統間干擾問題的主要思路?
F頻段需考慮與LTE FDD、GSM1800、CDMA等系統的干擾,重點考慮1850~1880MHz頻段LTE FDD或GSM1800的阻塞干擾風險,因此對新設備要求B39頻段設備滿足阻塞指標要求,對于現網老設備,建議關閉DCS高端頻點(確保關閉1870M以上,最好關閉1850M以上),同時軟件升級AGC等功能提升抗阻塞能力;在可實施條件下,通過天面調整,加大天線間隔離度,也可增加抗阻塞濾波器或更換新RRU設備。
8)TDLTE的PRACH采用格式0,循環周期為10ms,請問a)子幀配比為配置1的基站的3扇區的prachConfigurationIndex分別是多少及對應的幀內子幀位置(從0開始)?
b)子幀配比為配置2的基站的3扇區的prachConfigurationIndex分別是多少及對應的幀內子幀位置?(從0開始)
TDD配置1的3扇區的prachConfigurationIndex分別為3/4/5,分別對應3、8、2三個子幀
TDD配置2的3扇區的prachConfigurationIndex分別為3/4/4,分別對應2、7、7三個子幀
9)TD-LTE路測中對于掉線的定義如何,掉線率指標是指什么?
掉線的定義為測試過程中已經接收到了一定數據的情況下,超過3分鐘沒有任何數據傳輸。掉線率=各制式掉線次數總和/(成功次數+各制式掉線次數總和)
10)TD-LTE網絡規劃時,天線方案的基本思路?
室外天線方案(室外2、8天線的技術選擇):由于8天線設備在覆蓋和網絡性能方面具有優勢,因此室外以8天線為主;
室內天線方案(室內單、雙路室分系統的技術選擇):具備條件的區域優先使用雙路室分系統。
11)TM3(開環空分復用)和TM4(閉環空分復用)這兩種傳輸模式下,UE上報信息的區別是什么?
TM3模式下UE上報CQI、RI;
TM4模式下UE上報CQI、RI、PMI。
12)UE在什么情況下聽SIB1消息?
SIB1的周期是80ms,觸發UE接收SIB1有兩種方式,一種方式是每周期接收一次,另一種是UE收到paging消息,由paging消息所含的參數得知系統信息有變化,然后接收SIB1,SIB1消息會通知UE是否繼續接收其他SIB。
13)按資源類型劃分,EPC的QoS可分為哪兩類?
1.GBR;
2.Non-GBR
14)八天線相比兩天線有哪些優勢?
1、8天線相比常規2天線在上行存在分集接收增益,從而提升UL吞吐率
2、8天線相比2天線存在下行業務信道賦形增益,在小區邊緣場景可提升DL吞吐率
15)分離流程按照發起方區分,可分為哪3種?
1.UE發起;
2.MME發起;
3.HSS發起
16)附著不成功,沒有GTPv2消息,MME 回復attach reject,cause是network failure,分析并給出一種可能的原因。
鑒權過程如果成功,分析位置更新過程,ULA是否回復Diameter Success,如果是,則點開簽約數據(subscribed data)查看各層,APN配置中查詢PGW allocation Type是否與現網實現方式一致,比如現網采用靜態解析PGW地址,此處配置成動態,則會報錯network failure。
17)規模試驗使用的TD-LTE頻率有哪些?
D頻段:2570-2620MHz
F頻段:1880-1900MHz
E頻段:2320-2370MHz
18)衡量LTE覆蓋和信號質量的基本測量量有哪些?
RSRP:用來衡量下行參考信號的接收功率,指的是每個RE上的接收功率。
SINR:信號干擾噪聲比,表示信號能量與干擾加噪聲能量之比。
19)衡量LTE覆蓋和信號質量基本測量量是什么?
LTE中最基本,也是日常測試中關注最多的測量有四個:
(1)RSRP(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Power)主要用來衡量下行參考信號的功率,可以用來衡量下行的覆蓋。
(2)RSRQ (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Quality)主要衡量下行特定小區參考信號的接收質量。
(3)RSSI(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指的是手機接收到的總功率,包括有用信號、干擾和底噪
(4)SINR(Signal-to-Interference plus Noise Ratio)信號干擾噪聲比,指接收到的有用信號的強度與干擾信號(干擾加噪聲)強度的比值
三 22個經典問題
1、LTE系統消息介紹(出題較多)
LTE系統消息主要包括MIB和SIB,如下所示:
MIB: 下行鏈路帶寬,SFN和PHICH信道配置信息
SIB1:小區接入信息和SIB(除了SIB1)的調度信息
SIB2:小區接入bar信息以及無線信道配置參數
SIB3:服務小區重選信息
SIB4:同頻鄰區重選信息
SIB5:異頻重選信息
SIB6: UTRAN重選信息
SIB7: GERAN重選信息
SIB8: CDMA2000重選信息
SIB9: HOME ENB ID
SIB10~SIB11: ETMS (Earthquake and Tsunami Warning System)通知系統消息MIB在BCH上傳送,SIB在DL-SCH信道傳送
2、描述MIMO技術的三種應用模式(很多題庫里重復出現,命中率很高)
MIMO技術主要利用傳輸分集、空間復用和波束成型等3種多天線技術來提升無線傳輸速率及品質。
(1)傳輸分集:SFBC具有一定的分集增益,FSTD帶來頻率選擇增益,這有助于降低其所需的解調門限,從而提高性能;
(2)空間復用包括:a.開環空間復用:對信噪比要求較高,會使其要求的解調門限升高,降低覆蓋性能;b.閉環空間復用:對信道估計要求較高,且對時延敏感,這導致其解調門限要求較高,覆蓋性能反而下降;c.MU-MIMO:多用戶MIMO,有助于提高系統吞吐量。
(3)波束賦形包括:a.rank=1的閉環預編碼:解調性能應比mode4在多層多碼字傳輸時要好,相對mode1的覆蓋性能應該仍然會有所下降;b.單天線端口:該模式應該具有較好的覆蓋性能。
3、為什么實際LTE測試中打開鄰小區情況下下行吞吐率有嚴重下降?(現場處理問題經驗,答辯時經常問到)
LTE上行采用SC-FDMA技術,每個用戶使用不同的頻帶,因此上行本小區內用戶之間沒有干擾,上行的干擾主要來自鄰小區的用戶。實際中,在建網初期,由于網絡用戶比較少,所以上行受到的鄰區干擾會小一些。
單小區情況下,下行各用戶由于使用不同的RB,在頻域和時域上是錯開的,因此也不存在干擾。多小區情況下的干擾主要來自鄰區,鄰區的RS、公共信道還有數據信道都會對鄰區的RS、公共信道或數據信道造成干擾。下圖是一個站兩個小區干擾的示意圖,從中可以看出Sector0子幀0的RS受到了鄰區Sector1信道 PCFICH 和BCH的干擾,子幀1~9 RS受到鄰區PCFICH干擾。因此實際中單小區情況和多小區情況相同位置情況下,有實例表明SINR會從28dB惡化到18dB,吞吐率從80M左右惡化到30M左右。這只是一個例子,實際中不同場景不同位置具體表現會有所不同,但趨勢是相同的,也就是有鄰區影響的情況下比單小區情況下,下行吞吐率會有較大的惡化,這是正?,F象。通過良好的RF優化可以減輕這種現象,但無法避免。
4、相對于3G來說,LTE采用了哪些關鍵技術(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
●采用OFDM技術
-OFDM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屬于調制復用技術,它把系統帶寬分成多個的相互正交的子載波,在多個子載波上并行數據傳輸;
-各個子載波的正交性是由基帶IFFT(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實現的。由于子載波帶寬較?。?5kHz),多徑時延將導致符號間干擾ISI,破壞子載波之間的正交性。為此,在OFDM符號間插入保護間隔,通常采用循環前綴CP來實現;
-下行多址接入技術OFDMA,上行多址接入技術SC-FDMA(Single Carrier-FDMA);
●采用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 Output)技術
-LTE下行支持MIMO技術進行空間維度的復用??臻g復用支持單用戶SU-MIMO(Single-User-MIMO)模式或者多用戶MU-MIMO (Multiple-User-MIMO)模式。SU-MIMO和MU-MIMO都支持通過Pre-coding的方法來降低或者控制空間復用數據流之間的干擾,從而改善MIMO技術的性能。SU-MIMO中,空間復用的數據流調度給一個單獨的用戶,提升該用戶的傳輸速率和頻譜效率。MU-MIMO中,空間復用的數據流調度給多個用戶,多個用戶通過空分方式共享同一時頻資源,系統可以通過空間維度的多用戶調度獲得額外的多用戶分集增益。
-受限于終端的成本和功耗,實現單個終端上行多路射頻發射和功放的難度較大。因此,LTE正研究在上行采用多個單天線用戶聯合進行MIMO傳輸的方法,稱為Virtual-MIMO。調度器將相同的時頻資源調度給若干個不同的用戶,每個用戶都采用單天線方式發送數據,系統采用一定的MIMO解調方法進行數據分離。采用Virtual-MIMO方式能同時獲得MIMO增益以及功率增益(相同的時頻資源允許更高的功率發送),而且調度器可以控制多用戶數據之間的干擾。同時,通過用戶選擇可以獲得多用戶分集增益。
●調度和鏈路自適應
-LTE支持時間和頻率兩個維度的鏈路自適應,根據時頻域信道質量信息對不同的時頻資源選擇不同的調制編碼方式。
-功率控制在CDMA系統中是一項重要的鏈路自適應技術,可以避免遠近效應帶來的多址干擾。在LTE系統中,上下行均采用正交的OFDM技術對多用戶進行復用。因此,功控主要用來降低對鄰小區上行的干擾,補償鏈路損耗,也是一種慢速的鏈路自適應機制。
●小區干擾控制
-LTE系統中,系統中各小區采用相同的頻率進行發送和接收。與CDMA系統不同的是,LTE系統并不能通過合并不同小區的信號來降低鄰小區信號的影響。因此必將在小區間產生干擾,小區邊緣干擾尤為嚴重。
-為了改善小區邊緣的性能,系統上下行都需要采用一定的方法進行小區干擾控制。目前正在研究方法有:
1)干擾隨機化:被動的干擾控制方法。目的是使系統在時頻域受到的干擾盡可能平均,可通過加擾,交織,跳頻等方法實現;
2)干擾對消:終端解調鄰小區信息,對消鄰小區信息后再解調本小區信息;或利用交織多址IDMA進行多小區信息聯合解調;
3)干擾抑制:通過終端多個天線對空間有色干擾特性進行估計和抑制,可以分為空間維度和頻率維度進行抑制。系統復雜度較大,可通過上下行的干擾抑制合并IRC實現;
4)干擾協調:主動的干擾控制技術。對小區邊緣可用的時頻資源做一定的限制。這是一種比較常見的小區干擾抑制方法;
5、LTE FDD和TDD幀結構是什么?(很重要,多題庫重復出現)
●LTE FDD的幀結構如下圖所示,幀長10ms,包括20個時隙(slot)和10個子幀(subframe)。每個子幀包括2個時隙。LTE的TTI為1個子幀1ms。
●LTE TDD的幀結構如下圖所示,幀長10ms,分為兩個長為5ms的半幀,每個半幀包含8個長為0.5ms的時隙和3個特殊時隙(域):DwPTS(Downlink Pilot TimeSlot)、GP(Guard Period)和UpPTS(Uplink Pilot TimeSlot)。DwPTS和UpPTS的長度是可配置的,但是DwPTS、UpPTS和GP的總長度為1ms。子幀1和6包含DwPTS,GP和UpPTS;
子幀0和子幀5只能用于下行傳輸。支持靈活的上下行配置,支持5ms和10ms的切換點周期。
6、簡述EPC核心網的主要網元和功能(很重要,多題庫重復出現)
EPC主要包括5個基本網元:
移動性管理實體(MME), MME用于SAE網絡,也接入網接入核心網的第一個控制平面節點,用于本地接入的控制。
服務網關(Serving-GW), 負責UE用戶平面數據的傳送、轉發和路由切換等
分組數據網網關(PDN-GW), 是分組數據接口的終接點,與各分組數據網絡進行連接。 它提供與外部分組數據網絡會話的定位功能
策略計費功能實體(PCRF), 是支持業務數據流檢測、策略實施和基于流量計費的功能實體的總稱
7、簡述TD-LTE二、八天線的應用建議
二天線應該使用在公路、街道等線狀以及UE移動速度較快的環境。
八天線應該使用在郊區或者以覆蓋為主的區域。
8、測試中關注哪些指標?
答:LTE測試中主要關注PCI、RSRP(接收功率)、SINR(信號質量)、PUSCH Power(UE的發射功率)、傳輸模式(TM3為雙流模式)、上下行速率、掉線率、連接成功率、切換成功率
9、PCI規劃的原則(掌握):
對主小區有強干擾的其它同頻小區,不能使用與主小區相同的PCI(異頻小區的鄰區可以使用相同的PCI)電平,但對UE的接收仍然產生干擾,因此這些小區是否能采用和主小區相同的PCI(同PCI復用)
鄰小區導頻符號V-shift錯開最優化原則;
基于實現簡單,清晰明了,容易擴展的目標,目前采用的規劃原則:同一站點的PCI分配在同一個PCI組內,相鄰站點的PCI在不同的PCI組內。
對于存在室內覆蓋場景時,規劃時需要考慮是否分開規劃。
鄰區不能同PCI,鄰區的鄰區也不能采用相同的PCI;
PCI共有504個,PCI規劃主要需盡量避免PCI模三干擾;
10、單驗站點出現問題處理,例如下載、上傳不達標?
11、LTE與TD的區別,對LTE的認識?
1)網絡構架不同,LTE無基站控制器,即2G中的BSC和3G的RNC;
2)TD使用的是時分雙工碼分多址技術(TD-SCDMA),LTE使用的是正交頻分多址OFDM技術;
3)TD有CS和PS域,LTE只有PS域;
4)幀結構不相同;
12、RSRP、SINR什么意思?
RSRP: 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Power參考信號的接收功率
SINR:信號與干擾加噪聲比 (Signal to Interference plus Noise Ratio)是指:信號與干擾加噪聲比(SINR)是接收到的有用信號的強度與接收到的干擾信號(噪聲和干擾)的強度的比值;可以簡單的理解為“信噪比”。
13、LTE有多少個擾碼?
LTE是用PCI(Physical Cell ID)來區分小區,并不是以擾碼來區分小區,LTE無擾碼的概念,LTE共有504個PCI;
14、LTE主要有什么干擾?
答:干擾分為內部干擾和外部干擾:內部干擾即系統內干擾,由于目前為同頻組網,存在同頻鄰區干擾,PCI模三干擾;外部干擾即系統外的干擾,目前主要由DCS干擾和其他外部無線設備、器件發射的無線信號頻率落在LTE在用頻段上產生的干擾;
后臺關注哪些指標?
答:接通率(分CS域和PS域、再分RRC和RAB)、掉話率、掉線率、23G切換成功率(分CS域和PS域)、RNC內切換成功率(細分接力切換和硬切換、再分同頻和異頻)、RNC切換成功率;
15、LTE最高速率多少?
答:下行鏈路的立即峰值數據速率在20MHz下行鏈路頻譜分配的條件下,可以達到100Mbps(5 bps/Hz)(網絡側2發射天線,UE側2接收天線條件下);
上行鏈路的立即峰值數據速率在20MHz上行鏈路頻譜分配的條件下,可以達到50Mbps(2.5 bps/Hz)(UE側一發射天線情況下)
16、為什么說OFDM技術容易和MIMO技術結合
MIMO技術的關鍵是有效避免天線之間的干擾,以區分多個并行數據流。眾所周知,在水平衰落信道中可以實現更簡單的MIMO接收。而在頻率選擇性信道中,由于天線間干擾和符號間干擾混合在一起,很難將MIMO接收和信道均衡分開處理。如果采用將MIMO接收和信道均衡混合處理的MIMO接收均衡的技術,則接收機會比較復雜。
因此,由于每個OFDM子載波內的信道(帶寬只有15KHz)可看作水平衰落信道,MIMO系統帶來的額外復雜度可以控制在較低的水平(隨天線數量呈線性增加)。相對而言,單載波MIMO系統的復雜度與天線數量和多徑數量的乘積的冪成正比,很不利于MIMO技術的應用。
17、衡量LTE覆蓋和信號質量基本測量量是什么?
下面這幾個是LTE中最基本的幾個測量量,是日常測試中關注最多的。
RSRP(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Power)主要用來衡量下行參考信號的功率,和WCDMA中CPICH的RSCP作用類似,可以用來衡量下行的覆蓋。區別在于協議規定RSRP指的是每RE的能量,這點和RSCP指的是全帶寬能量有些差別;
RSRQ (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Quality)主要衡量下行特定小區參考信號的接收質量。和WCDMA中CPICH Ec/Io作用類似。二者的定義也類似,RSRQ = RSRP * RB Number/RSSI,差別僅在于協議規定RSRQ相對于每RB進行測量的。
RSSI(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指的是手機接收到的總功率,包括有用信號、干擾和底噪,和UMTS中的RSSI概念是一致的;
SINR(Signal-to-Interference plus Noise Ratio)也就是信號干擾噪聲比,顧名思義就是信號能量除以干擾加噪聲的能量;
從上面的定義很容易看出對于RSRQ和SINR來說,二者的差別就在于分母一個包含自身、干擾信號及底噪,另外一個只包括干擾和噪聲。
18、LTE中有哪些類型測量報告?
LTE主要有下面幾種類型測量報告:
●Event A1 (Serving becomes better than threshold):表示服務小區信號質量高于一定門限,滿足此條件的事件被上報時,eNodeB停止異頻/異系統測量;類似于UMTS里面的2F事件;
●Event A2 (Serving becomes worse than threshold):表示服務小區信號質量低于一定門限,滿足此條件的事件被上報時,eNodeB啟動異頻/異系統測量;類似于UMTS里面的2D事件;
●Event A3 (Neighbour becomes offset better than serving):表示同頻鄰區質量高于服務小區質量,滿足此條件的事件被上報時,源eNodeB啟動同頻切換請求;
●Event A4 (Neighbour becomes better than threshold):表示異頻鄰區質量高于一定門限量,滿足此條件的事件被上報時,源eNodeB啟動異頻切換請求;
●Event A5 (Serving becomes worse than threshold1 and neighbour becomes better than threshold2):表示服務小區質量低于一定門限并且鄰區質量高于一定門限;類似于UMTS里的2B事件;
●Event B1 (Inter RAT neighbour becomes better than threshold):表示異系統鄰區質量高于一定門限,滿足此條件事件被上報時,源eNodeB啟動異系統切換請求;類似于UMTS里的3C事件;
●Event B2 (Serving becomes worse than threshold1 and inter RAT neighbour becomes better than threshold2):表示服務小區質量低于一定門限并且異系統鄰區質量高于一定門限,類似于UMTS里進行異系統切換的3A事件。
19、LTE同頻切換觸發判決條件是什么?
LTE同頻切換通過A3事件進行觸發,即鄰區質量高于服務小區一定偏置。
參照3GPP 36.331規定的A3事件的判決公式為:
觸發條件:Mn + Ofn + Ocn – Hys > Ms + Ofs + Ocs + Off;
取消條件:Mn + Ofn + Ocn + Hys﹤Ms + Ofs + Ocs + Off;
其中:
●Mn是鄰區測量結果;
●Ofn是鄰區的特定頻率偏置;
●Ocn是鄰區的特定小區偏置,也即CIO。該值不為0,此參數在測量控制消息中下發。eNodeB將根據小區負載情況臨時修改鄰區與服務小區的CIO,觸發基于負載的同頻切換;
●Ms是服務小區的測量結果;
●Ofs是服務小區的特定頻率偏置;
●Ocs是服務小區的特定小區偏置;
●Hys是遲滯參數;
●Off是A3事件的偏置參數,用于調節切換的難易程度,取正值時增加事件觸發的難度,延遲切換;取負值時,降低事件觸發的難度,提前進行切換;
●觸發A3事件的測量量可以是RSRP或RSRQ;
20、LTE下行信道處理一般需要經過哪些過程
信道處理需要經過加擾、調制、層映射、預編碼、RE映射、生成OFDM符號等幾個步驟,
加擾- 編碼bit的加擾,加擾將不改變bit速率
調制- 將加擾bit調制為復值符號(BPSK、QPSK、16QAM或64QAM將數據流)
層映射- 將復值調制符號映射到若干傳輸層。調制后的符號可以經過一層或多層傳輸,多層傳輸包括多層復用傳輸和多層分集傳輸,分別對應不同的處理方式
預編碼- 對傳輸層的復值符號預編碼到天線口。對單天線,多天線復用、多天線分集進行不同的處理,決定每天線的符號量,預編碼是多天線系統中特有的自適應技術
RE映射- 映射到具體的物理資源單元。對每個RE{k,l}按照先遞增k,后遞增l的方式映射,被其他信息占用的RE均不能映射。
生成OFDM符號- 生成每個天線口的OFDM符號
21、說明觸發隨機接入的幾種原因
隨機接入是UE開始與網絡通信之前的接入過程,由UE向系統請求接入,收到系統的響應并分配隨機接入信道的過程。隨機接入的目的是建立和網絡上行同步關系以及請求網絡分配給UE專用資源,進行正常的業務傳輸。
在LTE中,以下場景會觸發隨機接入:
場景1: 初始RRC連接建立,當UE從空閑態轉到連接態時,UE會發起隨機接入。
場景2: RRC連接重建,當無線鏈接失敗后,UE需要重新建立RRC連接時,UE會發起隨機接入。
場景3: 當UE進行切換時,UE會在目標小區發起隨機接入。
場景4: 下行數據到達,當UE處于連接態,eNodeB有下行數據需要傳輸給UE,卻發現UE上行失步狀態(eNodeB側維護一個上行定時器,如果上行定時器超時,eNodeB沒有收到UE的sounding信號,則eNodeB認為UE上行失步),eNodeB將控制UE發起隨機接入。
場景5: 上行數據到達,當UE處于連接態,UE有上行數據需要傳輸給eNodeB,卻發現自己處于上行失步狀態(UE側維護一個上行定時器,如果上行定時器超時,UE沒有收到eNodeB調整TA的命令,則UE認為自己上行失步),UE將發起隨機接入。
22、單用戶的吞吐量較小,可能造成的原因(5條以上)
調度未滿、sinr較差、傳輸誤碼、TM模式占用單流、終端故障、干擾、基站告警等
上一篇: LTE考試專用題庫
下一篇:2019年陜西移動網絡維護規程試題(答案) 一
評論排行
- ·中國移動2G退網的可能性有多大?(1)